上一主题下一主题
«123»Pages: 1/3     Go
级别: 八级会员
UID: 1018996
精华: 0
发帖: 2197
威望: 1000 点
金钱: 161200 RMB
贡献值: 296 点
注册时间: 2019-10-01
最后登录: 2025-04-19
0楼  发表于: 2025-04-16 23:13

贪官被查后,为什么宁可自杀也不交代呢?

贪官被查后,为什么宁可自杀也不交代呢?
"贪官被查后为何总爱玩'自杀'?"这个问题是不是让很多人既愤怒又困惑?

这帮蛀虫明明贪了金山银山,怎么舍得轻易赴死?

答案当然是否定,都是人精了,能活着谁想死呢?

无非是权衡利弊之后,死了比活着更有利罢了。

无论是新闻里还是剧里,贪官站上审判台的时候往往是痛哭流涕,悔恨不已的。

对于这个现象吧,有句台词倒是一针见血的,“你不是知道错了,你只是知道自己要死了。”

所以贪官们,从来不是不怕死,怕的是生不如死,历史上流行诛九族,掘祖坟等行径,残忍是残忍,但还挺能震慑的。

至于现在么都取消了,充其量也不过就是个死刑而已,也不用受啥折磨。

所以呢,贪官们选择死多是出于以下几个原因:

一、死无对证:贪官最爱的"一键清零"模式

2021年轰动全国的"亿元水官"马超群案,办案人员在搜查时竟遭遇十几名社会人员暴力抗法。

要是这位"水老虎"突然"自杀",那些没来得及查清的海外账户、没起获的赃款赃物,是不是就永远石沉大海了?

这招"金蝉脱壳"可谓贪官们的传统艺能。

就像被查处的某国企老总,在留置期间突然"突发心脏病",结果他经手的200亿海外项目资金流向成谜。

人死了,证据链断了,同谋者笑了,老百姓的血汗钱就这么打了水漂。

二、财富密码:用一条命换三代富贵

还记得那个家里藏2.7亿现金的赖小民吗?

要是他当初"果断"自杀,那些转移到海外的100多个亿,他包养的100多个情人,还有在英美加置业的子女们,是不是就能继续逍遥快活?

这些蛀虫早就把算盘打到了棺材里。

某落马副省长在遗书中赤裸裸写道:"我死之后,查无实证,妻儿可保富贵"。

果然,在他"自杀"后,其子立即将海外豪宅从个人名下转入信托基金,完美规避追缴。

这种"牺牲我一个,幸福一大家"的戏码,看得人咬牙切齿。

三、断尾求生:死人不会开口说话

赵正永案发后,其家族成员、利益关联方多达76人。

要是这位"陕西虎"当时成功"自杀",那些行贿的企业老板、买官的基层干部、充当白手套的亲属,是不是都能长舒一口气?

这套"沉默是金"的潜规则早已是公开的秘密。

某市原市委书记"自杀"后,其情妇立即将掌握的官员嫖娼视频、行贿记录全部销毁。

与其说是"以死明志",不如说是用性命给同伙们发了个"封口费"大红包。

说到这儿你可能要问:难道就由着这群蛀虫拿命换富贵?

那自然是不可能的,天下哪有这样的好事儿。

俗话说的好,道高一尺魔高一丈,要治贪官就得先懂贪官,对症才能下药。

对付这些精通"自杀式腐败"的巨蠹,光靠道德谴责远远不够。

首先呢,可以建立终身追责制,就算贪官化成灰,也要追回每一分赃款——像美国FBI追查纳粹黄金那样,哪怕时隔百年也要让赃款现形。

其次,可以推出"连坐"新政:贪官子女终身禁止高消费、不得继承海外资产、限制出境自由,让"牺牲一人幸福全家"的美梦彻底破灭,没了念想,坚持贪污的动力也得小了不少。

最后就是要斩断"沉默链条",建立污点证人制度,让那些企图靠死人保守秘密的家伙无处遁形。

历史的经验证明,当贪污成本高于收益时,官场自会清明。

现在该让这些"自杀爱好者"明白:死了白死,赃款照追,同伙必究,子孙受累。

只有筑起让贪官"死了都不划算"的制度高墙,才能终结这场荒唐的"自杀式逃亡"。


上一主题下一主题
«123»Pages: 1/3     Go